“2022年高考第一卷作文题,不是靠背《人民日报》几句金句就能应付的,材料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思维强度加大,需要更多的感悟和思考。”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也印证了命题打破常规、打破模式的趋势。
昨天,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语文教学带头人入围的下外石狮分校三年级语文教师胡连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是:“优秀棋手、专家棋手、普通棋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基本走法是指符合象棋原理的常规走法;专家动作是指出乎意料的微妙动作;普通招式是指看似合理但从整体角度来看通常会造成伤害的招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自己的双手开始。只有功力扎实了,棋艺才会提高。有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好的技能而忽略了更常用的技能。基础手是基础,高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只有对技能理解深入,才能拥有一手好技能;否则,你必然会流于世俗,想要提升水平也不容易。上述材料对我们很有启发。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见解和思考。
胡老师认为,此作文题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题。
情理之中:关系型、思辨类作文题。事实上,2021年全国8套考试题中,有5套作文题含有较强的思辨性。可以说是这几年已经沿用已久的“情境材料构成”的重大改变。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一变化正是为了提高语文学科核心能力,实施“思维发展与提升”。
意料之外:作文题的材料谁也猜不到。考试前,各种猜猜猜材料纷纷涌向热点,“高手、高手、普通”这三个围棋术语让人大吃一惊。不过,这种命题风格从往年的高考命题中似乎有些熟悉。这告诉我们,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是正路。好题:复习题障碍少,思考强度高。虽然“原手牌”、“专家手牌”、“普通手牌”都是围棋术语,但资料中对这些术语都一一解释。因此,考生觉得作文并不难。
作文怎样才能出彩呢?
胡老师认为
合理质疑,辩证分析是关键
专注于
p data-track="19">考生可从“围棋”而写到“人生”。但作文的构思立意是多元的,顺着材料意思写,是一种稳妥的立意。“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材料已明确指出“本手”与“妙手”的关系。考生可以顺着这个意思来写,强调“基础”对于“创造”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当好“本手”,夯实发展基础,方能增强发展后劲,提质创新,成为“妙手”;同时,要谨防成为“俗手”,警惕好高骛远、揠苗助长现象,要多做打基础益创新利长远之事。
但是,批判性思维
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考生
一定不会满足于此
“一些初学者”“一般来说”等材料中限定性短语也为考生审题构思发散思维提供了突破口。“打基础”的确是“搞创造”的前提,但“基础”要打到何种程度才能去“搞创造”?“本手”要当多久才能成为“妙手”?“初学者”追求“妙手”有没有价值?经过这样的分析质疑,考生可立意为“既要当好本手,也要勇当妙手”。
思维再往前推进,“初学者”应从“本手”开始,但若一味安于现状,害怕出错,不敢尝试,后果如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对个人而言,培养创造力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国家而言,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基于此,立意为“当好‘本手’诚可贵,力争‘妙手’价更高”是否更合时代的脉搏?有强势批判性思维的人,还会继续追问:“初学者”追求“妙手”一定是错的吗?人生有限,机遇转瞬即逝,若凡事都按部就班,是否会错失大好时机?社会生活中,是否存在倒逼人们独辟蹊径,跨越“本手”当“妙手”的时候?当人们把追求“妙手”当奋斗目标时,可能爆发何种潜能?人类前行的过程,何尝不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立志“妙手”,偶尔当当“俗手”又何妨?当然,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需要考生有足够的逻辑力量举证自己的观点,否则难以自圆其说。
可见,作文要深刻,取决于考生思想的深刻;而思想的深刻,又取决于考生对作文材料的深度解读;要想深度解读材料,就得提高思维能力,这才是根本。
记者 许小雄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手研社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